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聚焦 » 存在重大风险的超高层建筑
新闻资讯News

存在重大风险的超高层建筑

发布日期:2012/10/25    浏览:6121次    来源:慧聪消防网

    摘要:作者对刚动工建设高达528米的首都第一高楼“中国尊”存在重大风险问题,特别是防火灭火、抗震救灾和日常安全使用等进行了具体剖析,并提出了对设计等的修改建议。此文对当前国内超高层建筑过热现象等也有一定警示作用。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抗震安全;日常管理与使用安全

    2012年8月30日晚上,我在网上见到名为“中国尊”的首都第一高楼已在北京朝阳区CBD动工建设。据说,该项目由中信地产投资建设,工程地下7层、地上108层、总高528米,预计总投资240亿元,2016年建成。从网上所呈现的是一栋头重脚轻(即上大下小)的“尊”式模样的超高层建筑,感觉既奇特又很不安全,系存在许多重大风险的超高层建筑。但不知为何一定要建这样的超高层建筑,有关部门又是怎样批准建设的,深感不解与震惊。作为一名曾在首都长期从事公安消防工作的专业技术干部,拟向有关部门提出下列意见及建议:

    一、“中国尊”超高层建筑存在许多重大风险,建成后会造成—系列难于解决的隐患,并会对城市建设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制造系列难题,还会浪费国家和人民群众大量资金,同时也会对全国城市现代化建设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1、首先是该建筑的体形很不利于超高层建筑的安全。

    建筑安全涉及百年大计,不应偏面追求标新立异,不能违背科学、力学等安全规律。“尊”型建筑既不利于建筑结构安全(尤其超高层建筑)、也不利于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更不利于建筑物的抗震安全。当要千方百计达到基本安全要求时,必然就要浪费国家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重踏央视“大裤叉”建筑结构和央视文华中心大火的教训。据说央视文华中心到现在还未修复使用,不知浪费了多少人民群众的血汗。对比文华中心,如“中国尊”将来要进行重大更新改造,尤其外装修,可能难度更大,但作为房屋建筑又不可能不维修。

    2.从该建筑的消防安全看,不仅不利于防火安全,更不利于灭火工作。一是这种体型的建筑一旦着火更易向上蔓延扩大,从外立面看更难阻止火势向上蔓延,这是最致命而又无法弥补的缺陷。这方面北京央视大火和上海、南京、沈阳等类似大火都有旁证与教训;二是目前的自动消防设备和机械电子等自控设施的电子元器件并不是没有风险,如遇雷击或高温、低温、器件老化等或人为因素,如维护管理不当或不进行定期检查与测试或选材质量失当等而失灵或故障或损坏引发事故,必然增大风险;三是大量人员集中于上部,无论地震、火灾或意外突发事件,人员安全疏散始终存在不少风险,尤其顶部设置观光旅游设施,风险更大;四是建筑内外装修装饰和家具阵式还会有许多风险因素,能不能规避也不是简单的问题,需要大量资金及人力、物力,财力,不然,同样又会重踏上海、沈阳、南京等教训;五是像五百多米高的超高层建筑对目前国内外消防队而言,均无真正有效而实用的灭火装备,登高车、直升飞机等对超高层建筑而言,只能辅助灭火,主要靠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外界装备起不到根本作用。真正有效的、关键的、最根本的就要从规划设计方案开始,选择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建筑方案,尤其超高层建筑,与有效的安全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风险、有利防灾、防损、防火并利于防震与灭火;同时,也应当有利于日常维护管理与建筑设施的修膳,节约投资,达到防灾减灾、百年平安。

    3.无法彻底摆脱的地震风险。

    大家都知道,北京是四个直辖市中唯—一个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的直辖市。北京市境内地下大小地震断裂带较多,业内人士形容其为如同—只破碎的瓷碗。从历史上的平谷、三河8级地震和南口与京城的7一6级地震到现代的唐山8级大地震,北京市始终存在无法摆脱的地震背景与风险,作为超高层建筑更要设计有利于建筑抗震的总体方案,而不应相反。

    地震消防是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历史上日本关东大地震和美国旧金山大地震以及上世纪日本神户等地震都发生过严重火灾,地震火灾的损失与伤亡甚至超过地震直接损失的二、三倍。为此,防范与研究地震防火与灭火历来是公安消防部门的重要课题,我们都有切身体会。1975年的海城、营口7.3级地震后,我曾到地震区进行过调查研究,目睹了一座被震塌的五层砖混结构建筑。地震发生时,屋里正在召开一个三级干部的棉麻会议,与会人员几乎全军覆没。唐山(7.28)大地震次日,我和国家地震局预报室的高旭同志就到地震现场,惨痛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到处是夷为平地坍塌的建筑物,有一栋八、九层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医院全部震毁。当地群众在遭受大劫难时,跑到消防队求援,见到消防队也是房倒屋塌、死亡掺重,就自言自语地说你们也都这样,便默默含泪离去。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写了《大城市地震消防对策》一文,参加了北京国际地震学术讨论会。后来在参与研究制定北京市防灾减灾规划、消防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制定国家消防站建设标准等都很重视消防站、急救站等城市公共救灾设施和供电供水供气等城市生命线工程的抗震安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我们非常关注抗震救灾工作,当时我写了地震防火方面的文章,寄送灾区和减灾协会,后被收录于《今日西部论坛》。汶川地震后,我经常与老校友原国家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所周锡元院士讨论一些建筑抗震问题。目前,地震问题,尤其地震预报等国内外还有不少尚待研究和攻克的课题,尤其地震预报等,特别在超高层建筑如何防范因地震造成电源中断、控制设备失灵或瘫痪、消防水箱与水管震裂、楼梯电梯破坏而又发生了火灾,如何灭火与救人,止今尚无好办法。同时,在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中如何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希望北京市有关部门、有关决策班子和技术顾问等能否提出可靠的解决办法;有关主管部门或北京市的地震高级顾问等、能否在未来百年内确认北京市或北京附近(200公里左右范围内)不会发生强烈地震或北京市核心区域(含朝阳区)地震时的建筑等地面设施的破坏烈度不会超过十度,则风险可能降低些,但还必须有工程质量作保证。如达不到上述要求,则风险仍然很大。当能达到上述要求时,则可在发出临震预报后迅速疏散全楼人员、切断电源、气源等容易引发火灾的有关设施,防止发生地震火灾,消除地震火灾的威胁。

    4.努力防范与消除重大灾害事故风险。当今社会由于种种原因,无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都处于相对频发时期,人类社会与灾害作斗争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灾害面前必须未雨绸缪,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计划及应急预案,才能在灾害来临之前,消除隐患,从容应对,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地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非常突出,人为灾害更为频发,世界极不安宁。世界性洪涝、干旱、暴风、泥石流、强烈地震、海啸和美国“9·11”等系列重大灾难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亦然,尤其近几年更显突出,重大矿难、交通、房屋桥梁垮塌和火灾、爆炸、杀人抢劫等人为事故接连不断,台风、暴雨、地震、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各种自然灾害不断爆发,尤其今年北京的七二一大暴雨灾难和近期东南沿海到东北的数个大台风是数十年或百年不遇,给首都和各地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

严酷的事实告戒我们应当进一步提高防灾意识、忧患意识和安全观念。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城市建设中不应忘记防灾减灾、安全第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更应在实际工作中崇尚与倡导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严谨态度、安全与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对待重要工程建设项目,尤其像“中国尊”这样的标志性建筑工程,更应做到百年大计、百年平安。现在,中国许多城市争相建设中国第一、世界独有的标志性建筑工程,热度高涨,不仅经济发达地区,就连内陆或经济欠发达地区也不断提出建设国际化大城市和相继建设不少超高层建筑,如贵州省贵阳市不久前就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并拟规划建设高达五百多米的大西南地区第一高楼。我感到现在各地建设热度可能太高了,可能有些浮躁。本来争创第一是好事,过了头就未必是好,易走向另一面。过去北京的很多工程(如十大工程等)对全国城市建设起了很好的示范推动作用,但也有个别工程有负面影响。我们希望再也不要出现负面影响的工程。并应遵循《安全生产法》、《质量法》、《消防法》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齐心协力把好质量关、安全关,使“中国尊”真正尊贵、平安。

    二、几点建议

    1、建议工程主管部门召集规划建设、设计施工、地震、安监、消防等有关单位,进一步研究该项目的总体安全技术方案,调整、修改原设计方案,使“中国尊”项目更科学、更合理、更经济、更安全,真正保障百年平安。

    2、建议在设计、施工和竣工后的日常使用中都应遵循全面风险管理原则,处理好防震安全、防火安全、使用安全、维修安全等系列安全事项,不留矛盾,不留隐患,为该标志性建筑的百年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3.安全问题事关重大,首都工程影响全国。希望通过“中国尊”工程建设有利于促进与推动各地城市重大公共建筑工程更安全、更健康发展,在防灾减灾、安全建设事业上更上一层楼,希望首都工程建设界为此作出新贡献。

    作者简介:杨渭根:原北京市消防局正师职专业技术大校、高级工程师。杨老师为工程建设消防安全等服务了五十多年,曾是多项国家标准编制组的主要成员。退休后,杨老师在北京科技咨询中心消防咨询部和北京减灾协会继续为首都建设工程消防安全和防灾减灾服务。同时为中国人保、太保在北京和国内各大区域的大项目的保险风险评估服务;近期又对在北京朝阳区CBD刚开工的高达528米的首都第一高楼“中国尊”工程所存在的重大风险向有关部门提出了改进意见。

    为新北京饭店、外交公寓建设和人民大会堂装修、中南海怀仁堂改造等一系列重要工程的消防安全辛勤耕耘。从六十年代参与首都国际机场第一次扩建开始到一、二、三号航站楼的消防建设前后经历了四十余年。

    今年8月杨老师还写了《从保险风险评估看消防产品生产企业的新任务》一文,杨工希望我们消防产品生产企业不仅要开拓创新,生产高质量的消防产品,还希望消防产品企业进一步帮助用户正确用好消防产品,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更好的为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消防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贡献力量。

关键词:防火演练,消防法规,家庭防火,消防培训,灾报警器

分享: